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六主日
真假歡躍
瑪9:1-8
不因他人的善而歡躍,這是因罪惡而變得粗陋的靈魂最不光彩的標記之一。太陽從早到晚教導人類什麼?「人啊,你們要因善而歡躍,這喜樂將使你們成為神!」
一隻飢餓的夜鶯在黎明時分歌唱數小時,才覓得兩口食物作早餐。這夜鶯給那些躺在富足的床榻上、張口就食而非歌唱以開始一天的人們教導了什麼?「人啊,當以善為樂,且歌詠善行!」不要問:誰的善?善在這世上本無主人;它是遠方來的客旅。我們有死的受造物並非善的主人,而是它的歌者。
為他人的悲傷而哀慟──這是有罪的老人也能做到的。但為他人的喜樂而歡躍──這唯有孩童及如孩童般純真之人方能做到。「我實在告訴你們」,主說:「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10:15;參閱瑪18:3)。天主的國若非一切善的總和與一切惡的缺乏,又是什麼?一個純真的孩童為他人之善所感到的歡躍,遠勝邪惡老人為自己之善所感到的歡躍。因為對孩童而言,他人之善、他人之樂並不存在。他分享所有唇間的笑聲,甚至將冷笑也解讀為歡笑。世上無人能如純真孩童般相似天主。天主因我們的善、因我們最微小的善而有的喜樂,言語無法形容其成全。當主耶穌降臨人間時,啟示出天主祝福的無盡豐盛。孩童們因這些祝福而歡躍,所有保持未受玷污之純真、最相似孩童的人也是如此。然而這些祝福不僅未能給心思扭曲、心腸剛硬的人帶來喜樂,反倒使他們煩惱痛苦。
基督提醒人記起他們最初的家園──在天主臨在的光耀中,與天使為伴;孩童們為此歡欣雀躍,而邪惡的老人卻嗤之以鼻。基督除去人們的恐懼,使他們成為無所畏懼的世界主宰;孩童欣然接受,君王們卻斷然拒絕。基督清楚顯明:當人與生活的天主結合,便能戰勝自己、戰勝周遭的自然、戰勝邪靈、疾病與死亡──孩童們歡天喜地簇擁在主的周圍,渴望盡情品嘗這些勝利的甘飴,而經師們卻滿懷苦毒地圍著主,尋找羞辱、逮捕和折磨祂的把柄。孩童們尋求基督的祝福,民眾的長老們卻向祂惡言詛咒。
倘若人都是正常且健全的,他們必會以孩童般的喜樂,因基督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而歡欣雀躍,因為祂向人展示的唯有美善,唯有美善的光輝與美好,美善的甘飴、堅韌與力量。然而有許多人,無論當時還是現在,看見基督所啟示和展現的美善,卻不感到歡欣。為什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因為人已與邪惡講和,習慣了邪惡,與邪惡為伍;於是邪惡對他們成了真實,而美善反成了幻影。他們就像一隻母雞,長久徒勞地啄食穀物的圖像,當真正的穀物擺在圖像旁時,牠──因失望──不再啄食,以為真正的穀物是假的。這些人的心思就像母雞,竟以為從基督之手中會像其他不潔之手那樣產生幻覺!倘若幻覺真出自祂的手、祂的口,那麼人的生命確實將比虛無更苦澀,比最可怕的夢魘更恐怖,比最兇猛的漩渦更狂暴。那些不向基督伸出手來的人百倍可憐;無論他們的手伸向何方,終將陷入烈火或豺狼之口。但你們這些忠信者百倍地有福了,你們一聽見基督的聖名就歡欣,如同孩童聽見母親的名字。唯願你們以力量和堅忍武裝自己,在信德與喜樂中堅持到底。因為那開始跟隨基督卻半途而返的人,其下場將比從未起步者更慘。倘若主已從他身上驅逐一個邪靈,而他後來卻背棄主,將有七個比原先更惡的邪靈來襲擊並佔據他(路11:24-26)。
基督如同一道分水嶺。祂無論在何處顯現,人們便立即分為兩個陣營:那些因美善而歡欣的,與那些不為所動的。今日世人如此,當日主身披血肉之軀行走於世時亦然。今日的福音便記述了這可怕的分裂──人們在美善的啟示者、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面前的分裂。
「耶穌上船過海,來到自己的城。」這是在祂造訪革乃撒勒湖東岸的外邦人之後,在以大能治癒了兩個瘋子之後,在惡魔親口宣告基督是天主子,而對不信者發出嚴厲斥責之後。祂上了船。這正是那艘祂先前施行奇蹟的船,那奇蹟如同從瘋子身上驅逐惡魔一般偉大,當時祂「叱責風和海,遂大為平靜」(瑪8:26)。今天,我們在福音中聽見,主從那趟旅程歸來時,治癒了癱瘓病人,赦免了他的罪並除去他的疾病。就這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基督行了三件大能作為,三個驚人奇蹟,清楚見證了天主降臨人間。在這最短暫的時光裡,主向人揭示了三個無比偉大的祝福:祂掌管自然的大能,祂制伏惡魔的大能,以及祂赦免罪惡與醫治疾病的大能──對人而言,這是三大喜樂之因。自然束縛我們的鎖鏈何等可怕;誰不因從中得釋放而歡躍?但更可怕的是惡魔捆綁我們的鎖鏈,它們鞭打我們,驅使我們陷入瘋狂──誰不因戰勝這些人類最大的仇敵而歡躍?罪惡束縛我們的鎖鏈,使我們淪為自然、惡魔與疾病的奴隸,這些是人類最初自願套上的原始鎖鏈,拒絕順服並謙卑於造物主面前。你們這些必死之人,誰不因掙脫這些潛藏在所有奴役你們的鎖鏈之下的原始鎖鏈而歡躍?
這最後的祝福──基督赦免罪惡與醫治疾病的大能──是主渡海來到自己的城時向人揭示的。葛法翁是祂的城,在被逐出納匝肋、險些在那裡喪命後,祂離開住了多年的納匝肋,定居於此(路4:16-31;瑪4:13)。
「看,有人給他送來一個躺在床上的癱子」。這事件也被聖史馬爾谷與路加記述,而他們的記述都包含聖史瑪竇省略的某些細節。這癱子病得如此嚴重,不僅無法自己來到基督跟前,甚至無法離開床榻,因此他的親友不得不將他連人帶床抬出屋外,送到基督面前。這病人的極度虛弱也可從必須由四人抬床看出,為使他能被穩固托住,並盡量減少搬動時的震盪。當他們將他抬到耶穌所在的房屋時,發現由於人群擁擠在門口,根本無法進入。他們就決定拆開屋頂,將載著病人的床從屋頂縋下,直降到基督面前。那時,基督正在向群眾講話,向他們施教。祂從不浪費片刻光陰:行動之後繼以言語;言語之後繼以行動。祂不斷交替運用言語與行動,只為幫助人們因善而歡躍,並相信善,且相信祂是至大的施行善者與啟示善者。
「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放心!你的罪赦了。』」主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不僅是在他們把病人縋到祂面前之時,更是在他們抬起病人躺臥的床、從家裡出發來見祂之時。那能洞察人心中的思想者,自然更能輕易看見遠虔與近處發生的事。祂在納塔乃耳被帶到祂面前之前,就已看見他在無花果樹下了(若1:48)。祂不僅看見正在發生的事,更看見直到世界終結將要發生的事。此處不說「看見他們」,而說「看見他們的信心」,正是要表明基督看見了更難看見的、人內心最深處隱藏的東西。這記載是為我們的緣故,使我們知道基督所看到的是什麼,現在也像當時那樣;也使我們明白,唯有懷著信心,才能在苦難中期待天主的助佑。當天主看見我們的信心時,祂必不遲延施予援助。
「看見他們的信心……」誰的信心?只是那些抬病人來者的信心,還是也包括病人自己的信心?首先,顯然是那些抬病人前來的人的信心。因他們的信心,主就能治好這癱子。基督行奇蹟時,病人不知情或沒有信心的例子不少。尤其是祂復活的死者,根本不可能有信德,使祂能因這信德行奇蹟。甚至死者周圍的人也不總是表現出特別的信心。關於納因城的寡婦,經上沒有說她信了,只說她為死去的兒子哭泣。但當主走向滿心悲痛的她,堅定地說「不要哭了」的那一刻,或許她心中對祂所具大能的信心就被點燃了。拉匝祿的姊妹瑪爾大和瑪利亞,對基督會復活那已安放在墳墓中四天的兄弟,也沒有多大信心。只有會堂長雅依洛對基督懷著堅定的信心,當他來到主面前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瑪9:18)。同樣,基督治好許多重病患者,往往不是因他們自己的信心,而多是因親友的信心。祂就是這樣治好了葛法翁百夫長的僕人(瑪8:5-13),不是因那患病僕人的信心,而是因百夫長的信心;也是這樣因那客納罕婦人的信心,治好了她的女兒(瑪15:22-28);還治好了許多癲癇病人、瘋子、聾子和啞巴,都是因那些帶他們來見主的親友的信心(瑪9:32;15:30;17:14-18等)。祂從惡魔手中解救並治好了革辣撒的瘋子,既不是因他們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因周圍人的信心,純粹是出於祂的憐憫和對人類救恩的計劃,只為能在麻木者心中激起信德,在怯懦者心中堅固信德(瑪8:26)。
就這癱子的事而言,那些把他帶到基督面前的人顯然懷有極大的信心。基督無需從外在跡象來評估他們的信心;祂直接看透他們的內心,洞悉了他們的信心。但我們這些看不見人心的人,可以從外在表現看出他們的信心確實很大。因為四個人決定把一個毫無希望的病人帶到基督面前──這難道不是信心的極大表現嗎?更進一步說,他們把他抬上屋頂,拆開房頂,將病人縋到基督面前──這難道不是極大信心的明證嗎?試想這四個人冒著多大的風險,倘若他們費了這麼大功夫、拆了屋頂之後,卻得把未得醫治的病人帶回去,會遭受鄰居怎樣的嘲笑!當時的人們和現在一樣害怕被嘲笑,和現在一樣畏懼失敗。唯有真正的大信心才不懼怕嘲笑,不畏縮於失敗;它甚至根本不會想到嘲笑和失敗,因為它從不懷疑會成功。
那麼,主醫治這病人,可能單單是因為看見抬他之人的信心。但仍有跡象表明病人自己也有信心。首先,任何神智正常的人,若沒有信心,斷不會容許別人用床抬著他在街上走,更不會讓人把他抬上屋頂,又縋進屋裡。但還有一個內在跡象顯示病人的信心。主對他用「孩子【原文作「兒子」】」這個稱呼──「孩子……你的罪赦了。」基督會稱一個不信者為「孩子」嗎?祂能對一個不悔改的人說「你的罪赦了」嗎?當主在納因城使寡婦的兒子復活時,祂沒有稱他為「孩子」,而是稱「少年人」,因為死人不能信,也不能悔改。然而祂在這裡卻對這病人說:「孩子!」主不是說過:「他如果後悔了,你就得寬恕他」(路17:3)嗎?所以悔改是得赦免的條件。沒有羞愧、敬畏天主和信靠天主,就沒有悔改。
「經師中有幾個人心裡說:『這人說了褻瀆的話。』」這些就是不以善為喜樂之人的想法,他們是邪惡的同謀與僕役。他們彷彿在說:「除了天主之外,誰能赦罪呢?」這些偷偷摸摸而枯萎的靈魂,自以為最有智慧,企圖把基督拉低到至少與他們同等、甚或更低的位置;他們那狹隘昏暗的心靈,自然容不下天主能以人的形貌顯現的想法,更想不到這啟示就成就在主耶穌自己身上。他們對這病人的痛苦毫無興趣,對他的痊癒更是漠不關心;他們竊取基督的每一句話,企圖羞辱祂、將祂從自己的道路上剷除,並從良知中抹去。他們實在難以輕信基督。
「耶穌看透他們的心意,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思念惡事呢?』」在場的經師們一言不發,只在心裡思想。祂不說「在你們的腦海裡」而說「在你們的心裡」,這意味著他們的這種思想與苦毒和仇恨緊密相連。他們聽基督的話,既不像信徒,也不像客觀的求問者,而是像密探和迫害者。倘若他們是信徒,就會像其他人那樣,因基督的話語和作為而歡喜,看見並光榮天主。倘若他們能夠成為客觀的求問者,就會像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下的百夫長那樣信從基督了。那百夫長客觀公正地觀察所發生的一切,當他看見整個自然界如何以恐懼、戰兢和驚駭回應基督之死時,就喊著說:「這人真是天主子!」(瑪27:54)
主耶穌看透他們的心意。除了天主,誰能看透人的心意呢?達味王呼喊道:「公義的天主!祢明察肺腑。」(詠7:10)「我上主究察人心,考驗肺腑,依照各人的行徑,給人報酬」,這是上主親自藉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話(17:10)。而撒羅滿也曾向天主祈求:「惟有你認識人子的心」(編下6:30)。主耶穌能明察人心及人心中的意念。正如大地看不見眼睛,而眼睛卻能看見大地;同樣,被時間束縛的塵世受造物,無法領悟永恆的奧秘,但永恆之眼卻能洞悉時間內、塵世上的一切。主耶穌用這永恆之眼觀看,便洞悉並看見萬物:隱藏在深海中的、隱藏在人心深處的,以及時空所有深淵中的一切。
「你們為什麼心裡思念惡事呢?」溫良的主這樣質問祂的聽眾與迫害者。祂的意念何等純潔無瑕!祂的心何其美不可言!祂的溫良猶如羔羊!「你們為什麼思念惡事?」為何不思念善事?為何尋找惡事?為何不尋找善事?為何因惡事,而不因善事歡欣?為何站在清澈的泉水旁,卻等待它變得混濁?為何望著太陽,卻期待它暗淡無光?拋棄這些病態的習性吧,當為泉水的清澈與太陽的光輝而歡欣。主沒有嘲弄他們,也沒有攻擊或責罵他們──換作是凡人,若能治好癱瘓病人,必會如此對待仇敵。的確,就連最細心的醫生,對待最危重的病人,也不會比這位溫良的主對待這些瘋狂的迫害者更為柔和:「你們為什麼心裡思念惡事呢?」你們本可思念善事、尋找善事、因善事而歡欣!
「『什麼比較容易呢?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罷?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罷!』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對主而言,說話與行事本是一回事。凡人的口舌說「你的罪赦了」與說「起來行走」同樣容易──兩者皆毫無功效。但對無罪的主來說,言語與行動是一回事。因此,祂藉著這話是想要表明:「赦免人的罪與使病患康復起身,哪個比較容易?」這兩件事對凡人而言同樣不可能。「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9:26)。那麼,醫治靈魂與醫治身體,哪個更容易?靈魂唯有藉赦免其罪才能得到醫治。當罪得到赦免,靈魂便得健康;對健康的靈魂而言,賦予健康的身體並非難事。無論如何,赦免病患的罪比使他起身更為重要,正如清除樹根中的蛀蟲比處理樹表的蟲痕更為緊要。若蛀蟲在樹中,樹上必有蟲痕。罪實為一切病患之源,無論是靈魂的病還是身體的病。例外情形僅在於天主上智的安排,容許義人罹患身體疾病,最顯著的例子便是義人約伯。然而,自創世以來,罪是萬病之源這一真理恆常不變。能在病人身上摧毀罪惡者,使他的身體康復則比較容易。若僅能給予身體暫時的醫治,卻不能赦罪,就如同果農僅能清除樹表蟲痕,卻無法掘出樹根的蛀蟲。
主耶穌所做的一切都完美無缺,有條不紊且毫無遺漏。使靈魂與身體完全康復,對祂而言,乃是喜樂。因此,祂先醫治靈魂,繼而等待經師們作出反應:當他們說「這人說了褻瀆的話」時,祂便藉此機會闡明罪與病患的關聯,闡述了靈魂相對於身體的優先性,並更強有力地啟示出祂的屬神德能。重症有時需下猛藥。
主在此刻顯示了自己的權柄。此處,祂並沒有呼求天父,而是憑藉自己永恆的權柄與大能。我們必須仔細留意這句話:「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這意味著,唯有當人尚在塵世生命之中,他的罪才能獲得赦免。一旦離世,便再無赦免。在來世,那些未經悔改便離世的罪人,將不再獲得赦免。正因如此,祂特別強調「在地上」。
「起來,拿起你的床,回家去罷!」主以堅定的口吻對那病人說話,不像經師們那樣說話,而是如同有權柄者。正如祂有赦免靈魂之罪的權柄,同樣也有命令身體得健康的權柄。為使眾人對這病人的痊癒毫無疑問,主命令他拿起那由四人抬來的床回家去。主為何命他回家?首先,因主樂見他人喜樂,盼望這痊癒之人立即返家,將喜樂帶到那久被憂傷籠罩之處,使整個因照料他而負擔沉重的家庭得享歡欣。其次,為向那些野心勃勃的經師們表明,祂所行之事純粹出於對人類的愛,而非如那些求人稱讚者所為。正如牧人不指望羊群的讚美,基督也不向人尋求讚美。「我不求人的光榮」(若5:41),祂曾在另一場合如此說道,在這件事上祂也想要表明此意。
「群眾見了,就都害怕起來,遂歸光榮於天主,因他賜給了人們這樣大的權柄。」當經師們在心中褻瀆基督時,其他未被世俗虛榮完全蒙蔽心智、也未封閉心靈的百姓,卻因親眼所見這獨特的作為而驚奇並讚美天主。這些如此驚奇並歸榮耀於天主的群眾,遠比心胸狹隘的經師們更好,也比革辣撒的異教徒更接近良善與真理──那些人看見神蹟卻不歸榮耀於天主,反而因豬群的損失抱怨,將這位熱愛世人的基督趕出他們的境界。然而,就連這些人也未能領悟救主基督那自發的屬神德能。他們歸榮耀於那「賜給了人們這樣大的權柄」的天主,卻沒有看見並承認主耶穌是天主的獨生子。
當時群眾未能認知的真理,我們如今藉著教會蒙恩得見。我們被教導要在善事上喜樂,因為一切美善都來自天主;如此我們將學會在天主內喜樂,祂是賜予永恆喜樂的賦予生命之源。正如受默感的先知所言:「我要因祢而歡欣踴躍,至高者!我歌頌祢的名號!」(詠9:2)這喜樂將開啟我們的眼目,使我們看見主耶穌內完備的真理;它將開啟我們的唇舌,承認並光榮祂是天主聖子、人類唯一的救主及熱愛世人者。願光榮與讚頌歸於祂,偕同父及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