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架月四日 聖人傳記


殉道司教聖巴彼拉,安提約基雅主教,及他的三位弟子:烏爾班、普利迪利安及埃頗洛尼,及他們的母親克里斯托杜拉

聖巴彼拉大約在主後237年繼則尼努斯之後出任安提約基雅主教,以睿智管理這座敘利亞首城的教務數年之久。當時的皇帝是德西烏斯,他是一位殘酷的暴君,他將作為人質的波斯王的兒子作為祭品祭獻給偶像。那時他正駐錫在安提約基雅,為敬禮異教神明,他舉行了盛大的慶節。

與此同時,心懷天主的巴彼拉主教則為自己的羊群祈禱,教導他們要鼓起勇氣,為基督忍受一切患難。皇帝非常好奇,想要看看基督徒是如何舉行彌撒聖祭的。於是,他決定在基督徒舉行復活節守夜禮時進入教堂一探究竟。

消息傳到主教那裏,他便出來迎接德西烏斯,他令人將進入教堂的必經之路堵住,因為他不願意允許這位不敬天主的偶像崇拜者進入天主的聖殿。當皇帝到來時,身著主教祭衣的聖巴彼拉充滿對天主的熱忱,他推開衛士,伸開雙手站在皇帝面前,阻止他進入天主的聖殿。皇帝大為震驚,由於害怕會激起周圍基督徒的騷亂,他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

第二天,主教被捕了,被帶到了法庭之上接受審訊。當人質問主教,為什麼要羞辱帝國的皇帝,不許他進入教堂時,他回答道:「無論是誰,若他起來反抗天主,想要玷汚祂的聖所,他就不配受到尊敬,因他已成了上主的敵人。」無論是威脅還是奉承,都不能動搖巴彼拉的信德。在回答指控他的人的問話時,他明確地表明基督徒的優越地位,他們有基督為元首,已戰勝了世界。於是,這個暴君下令讓主教戴著沉重的鎖鏈遊街,想要讓他在民眾前受到鄙棄。但巴彼拉卻對他說:「您以為這些鎖鏈是我的羞恥,但它們卻是比你所穿戴的紫袍金冠更輝煌的飾品。我最渴望的是為基督受苦,就是您最渴望的是皇權那樣。對我而言,為不朽的君王而死是寶貴的,就如生命對你而言是寶貴的那樣。」

聖巴彼拉的弟子中有三兄弟,烏爾班、普利迪利安及埃頗洛尼,他們都還是孩子,因對基督的熱心而與他們的父親一起被下在獄中。他們也被帶到皇帝面前,皇帝想要勸說他們背棄基督。儘管他們年紀幼小,卻擁有成年人的智慧,無視這位暴君的徒勞努力。他們的母親克里斯托杜拉也表現出同樣的堅定。皇帝命人掌擊她的面頰,並命人按三個孩子各自年齡的數目鞭打他們。一個被鞭打了十二下,一個被鞭打了十下,另一個則被鞭打了七下。之後,人又再次把巴彼拉帶到皇帝的宮廷裏,告訴他,他的弟子已背棄了信仰,準備向邪神獻祭,但是,聖人卻斷定他們沒有背棄信仰,並指出皇帝是個說謊者。皇帝大發雷廷。命人將主教與他的弟子一起斬首。就這樣,他們獲得了殉道的榮冠,進入了天國。

聖巴彼拉被埋葬在安提約基雅,成為該城最重要的主保。大約一個世紀之後,加盧斯皇帝(252-253年)將他的聖髑遷至城郊的達夫尼。為敬禮聖人,他在那裏修建了一座教堂,這座教堂距著名的阿波羅神廟不遠。背教者猶利安在位時(361-363年),想要使這座神廟成為復興異教的一個重要中心,雖然他在那裏獻了許多犧牲,但仍沒有阿波羅的神諭降下。他以為是聖巴彼拉導致了這一情形,因此下令毀掉聖人的教堂。基督徒將聖人的聖髑裝上馬車,滿懷喜樂地詠唱著聖詠,將聖髑運回城裏,將它安放在原來的墳墓之中。第二天晚上,天主的震怒顯現了出來,一場巨大的風暴將阿波羅神像吹倒,神像摔得粉碎,神廟也被摧毀,剩下一大堆瓦礫。猶利安大為震怒,下令關閉安提約基雅最大的教堂,並迫害基督徒,但他卻不敢下手毀掉這位神聖主教的聖髑。雖然主教已經去世,但他的聖髑仍繼續守護著他的屬靈羊群。


聖先知、頒佈法律者、神見者梅瑟

梅瑟出生在埃及,屬肋未支派。那時希伯來人仍受埃及人的奴役,當時的法郎下令殺死所有希伯來人的新生男孩,因為前任法郎寵信若瑟,歡迎猶太人來到埃及定居,他擔心猶太人的人口會增加而繁盛起來。梅瑟的母親不願自己的孩子被人殺死,就將他放在一個籃子裏,放在尼羅河裏,隨流而去,她信賴天主,相信天主會眷顧梅瑟。法郎的姐姐發現了他,給他起名叫梅瑟,意思是「從水裏救出」。她收梅瑟為義子,梅瑟長大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掌握了埃及人的全部知識與智慧。當他四十歲時,梅瑟殺死了一個埃及人,因他發現那人在打希伯來人,因此他不得不逃到米德楊人的地方。在那裏,他與米德楊的司祭耶特洛的女兒漆頗辣結了婚。漆頗辣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就給他起名叫革爾雄,意思是「我在外方作了旅客」。梅瑟就這樣流放在外,遠離自己的人民。他為自己的岳父在曠野裏牧放羊群。天主以此使他為牧放主的屬靈羊群做準備。他不斷祈禱,默想天主所做的奇事,藉此潔淨自己的心靈。有一天,天主顯現給梅瑟。當時梅瑟正在西奈山(曷勒布)放羊,他看到荆棘被一道比太陽更明亮的亮光所焚燒,卻沒有被焚毀。梅瑟所看到的這一景象,預表了我們的救主童貞受孕、降生成人的偉大奧跡,它超越本性的法律,卻同時又保存了本性的法律。

他在米德揚度過了四十年,天主派遣梅瑟回到埃及,為要將以色列子民從法郎的奴役下解救出來。天主指派他的哥哥亞郎做他的助手與發言人,因為梅瑟說話遲鈍,擔心民眾不會聽他。但是法郎卻心裏剛硬,由於他正奴役猶太人為他從事建築工作,故而拒不放猶太人離開。因此,天主藉著梅瑟的手在埃及行了十件奇跡。天主將埃及所有的水變成血,使埃及遍地佈滿青蛙,甚至在法郎的臥室裏都滿是青蛙,使塵土變成蚊子。由於法郎仍不讓以色列人離開,天主就降下狗蠅,使埃及的牲畜染上瘟疫,使埃及的人和牲畜身上都長出膿瘡。天主使大冰雹夾著火降在埃及地上,在這之前與之後,他們從未見到過這樣災禍降臨,成群的蝗蟲吃光了他們的一切莊稼與樹木,三天三夜,埃及遍地黑暗。最後,在一天夜裏,主殺死了埃及地所有的頭生者,從法郎直到他的僕人的頭生子,以及所有牲畜的頭生幼畜(參閱出12:29)。就這樣,天主的大能戰勝了法郎的惡意:他讓希伯來人離去,希伯來人隨身帶著他們從埃及人那裏得來巨大財富。主因梅瑟的一句話,分開了紅海,這樣,以色列子民經過紅海,如同走過乾地。之後,主讓海水回到原處,淹沒了前來追趕以色列人的法郎和他的軍隊。

在這之後的四十年裏,梅瑟帶領他的人民穿過曠野,他們在那裏受教,受到試探,為能使他們為繼承應許之地而做好準備。天主從未從以色列人身上收回祂的仁慈,反而容忍了他們所犯的數不清的過犯與不忠,俯允了他的僕人梅瑟的熱切祈禱。梅瑟所預表的是默西亞,獨一中保,他向天主高呼:「求你赦免他們的罪,不然,就把我從你所記錄的冊子上抹去罷!」(出23:32)主在曠野裏以許多奇跡表明了他的仁愛憐憫。當以色列人因饑餓而抱怨時,祂從天按他們所需的份量降下瑪納(出16);祂在瑪辣使苦水變甜(出15);在白天,祂以雲柱,在夜晚,祂以火柱的樣式,走在他們前面(出15:21);使他們戰勝阿瑪肋客人及其他曠野裏的部落。

當他們來到西奈山時,天主召叫梅瑟到山頂上去,在那裏,祂在火柱與雷聲中啟示自己。整座山都冒出濃煙,大地震動。梅瑟在那裏與天主交談,就如人和自己的朋友交談那樣(出33:11),主在雷鳴中與他說話。在天主的這一榮耀啟示中,祂將法律的所有誡命與規條都傳授給自己的僕人。梅瑟在山上與天主在一起,四十天四十夜之久,獲得了每一為義德與屬神知識所必需的教導,接受了各種詳細的指令,為能在世上建立聖所,教人如何敬拜萬有的創造者,直到祂以肉身出現在世上為止。梅瑟在那比此世的光明更為明亮的黑暗之中,領受了這些天上的啟示後,帶著天主刻在兩塊石版上的法律從山上下來。天主的光明照射在他的心裏,並流溢而出,以致他的臉上放射出光芒,由於以色列人尚未受教於天主的奧秘,不敢看他,因此,梅瑟在和他們說話時不得不用帕子遮住臉。儘管天主顯了這些奇跡異事,猶太人仍不斷離開天主,陷於偶像崇拜之中,梅瑟從未停止為他們代禱。他對他們極為憐憫,以致在默黎巴,當他們缺少水時,他甚至顯得有些懷疑天主的助祐了,「說話未加謹慎」(詠105:33),當時,在天主的命令下,他擊打巖石,水從石頭裏流了出來(出17:6;申32:50,51)。由於以色列人常常懷疑天主的應許,天主告訴梅瑟,他和從埃及出來的那代人都不得進入那流奶流蜜的應許之地。因此,當梅瑟120歲,希伯來人已準備好要進入客納罕地時,主命他登上乃波山,讓他從遠處眺望以色列人將要進入的那地方。梅瑟就死在那裏,並被埋葬在那裏,直到今天,沒有人知道埋葬他的地方。


殉道者聖埃爾彌奧納,聖宗徒斐理伯執事的女兒之一

聖埃爾彌奧納是聖宗徒斐理伯執事(於帡幪月11日紀念)的四個女兒之一。按照宗徒大事錄的記載(宗21:8),她們都是童貞女,且都具有說預言的神恩。埃爾彌奧納和她的姐姐歐提基亞想要拜見神學家聖若望,於是兩人一起前往厄弗所,但是,當她們到達那裏時,得知聖若望已經去世了,儘管如此,她們卻遇到了聖若望的弟子聖伯特洛尼,於是她們成了他的門徒,凡事都效法伯特洛尼。埃爾彌奧納原本就精通藥理,幫助了許多患病的基督徒,因著基督的大能,治好了他們的各種病症。現在,她也學會了醫治人靈,許多靈魂需要受安慰的人都來尋求她的幫助。

她說預言與行神跡的名聲引起了圖拉眞皇帝的注意,當他率兵從羅馬來到厄弗所與波斯人交戰的時候(114年),經過埃爾彌奧納所住的村莊,圖拉眞命人將她帶到他那裏。起初,皇帝想要勸說聖人背棄基督信仰,但沒有成功,於是他就下令,命人長時間打她的臉。最終,他們不得不放棄,不再打她,因為聖人並沒有因他們掌擊臉頰而感到疼痛,卻充滿了喜樂之情,因為她看到基督以伯特洛尼的形像坐在審判座上。她預言,皇帝會戰勝波斯人,在他死後,他的侄子哈德里安會繼承帝位。幾年之後,這些預言都應驗了。圖拉眞見她信仰堅定,就把她釋放了。後來,聖埃爾彌奧納建立了一所收容院,收容病人,醫治他們的肉體與靈魂。

哈德里安繼位後,聽說了埃爾彌奧納的名聲,就命人將她帶來接受審訊。皇帝先訊問她的年齡與籍貫,她以下面的話回答說:「我的基督知道我的年齡與家鄉。」這令皇帝大為不悅。他命人重重打她,但她卻為此而感謝天主,因為祂以她堪當為祂受苦,她的口裏一直誦唸著聖詠。她就這樣堅定地盼望著應許給那些為了信仰而奮鬥到底的人的美物,毫不在意自己所受的酷刑,這令皇帝極為忿怒。於是,皇帝命兩個僕人,德奧杜魯與德奧弟摩,將她推出城外斬首,由於兩人急於將她處決,不允許她在死前祈禱,因此兩人的雙手都枯乾了,無法舉起刀劍。就如同主向善人顯示仁慈,也向惡人顯示仁慈那樣,聖埃爾彌奧納為他們祈禱,使他們的手恢復正常。因此,兩人也都信了基督,俯伏在聖女面前懺悔。兩人祈求聖女,在聖女死前將自己召回天主那裏,因著聖女的代禱,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就這樣,那惡者的一切圖謀都落空了,最後,聖埃爾彌奧納安然將自己的靈魂交給了天主。雖然聖女是安然離世,教會仍尊之為殉道者。她的遺體被安葬在厄弗所。


聖德奧杜魯與聖德奧弟摩,聖女埃爾彌奧納的行刑者

這兩位聖人受命將聖女埃爾彌奧納處死。因聖女的代禱,他們都信了主,並安然離世。(參閱本日所紀念的聖女埃爾彌奧納傳)


聖德奧杜魯與聖德奧弟摩,聖女埃爾彌奧納的行刑者

這兩位聖女都是斐里伯執事的女兒,聖女埃爾彌奧納的姐妹,她們都是童貞女,且都有說預言的神恩。她們都是聖伯多洛尼的神子,聖伯多洛尼是神學家若望宗徒的弟子。(參閱本日所紀念的聖女埃爾彌奧納傳)


殉道者聖瑪策祿與聖瓦萊里安

177年的里昂教難期內,殉道者不計其數。有一位神父瑪策祿未被仇教者拘捕,往索恩河畔的沙隆暫避。居停主人原是異教徒,瑪策祿見他向邪神獻祭,就給他講解聖教要理,將他勸化。瑪策祿繼續前行,與總督相遇。總督請他參加筵會,席間總督舉行祭神典禮,瑪策祿便離席,人們問他為甚麼;他說:「我是基督徒,不能參加。」眾人大怒,將他拘捕,活埋在地中,僅露出頭部,數日後斃命。瓦萊里安與瑪策祿是同一時期的人,由獄中逃出被捕,因不肯背教,在圖爾尼斬首致命。瑪策祿、瓦萊里安兩位殉道者遇難的年分是178年。


安提約基雅的教師,殉道者聖巴彼拉,及他的八十四位學生

288年,皇帝瑪克西米安駐錫尼科美底亞,他在那裏發動了針對基督徒的教難。有人向他告發,在安提約基雅有一個名叫巴彼拉的人,他教導八十四個兒童敬拜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於是,皇帝下令將他與那些兒童一起捉拿,帶到尼科美底亞來見他。

當巴彼拉被帶到皇帝那裏時,瑪克西米安想盡辦法,想要勸說他背棄基督,但都失敗了。於是瑪克西米安命兵士痛打這位老人。聖人被牢牢捆綁了起來,動彈不得。他被打得渾身是血,體無完膚。儘管如此,他卻感謝天主說:「天主啊,我感謝祢造成了我,我雖老弱,卻像青年人一樣的堅強。」即使是在黑暗的牢裏,他仍不斷感謝天主。

在這之後,那八十四個兒童也被帶到皇帝那裏。皇帝向他們許下,如果他們改變基督信仰就重重的賞賜他們。但他們中的兩個人,阿摩尼亞與多納特,代表大家堅定地宣告:「我們是基督徒,我們不會向又聾又啞的邪神獻祭。」皇帝勃然大怒,命人重重鞭打他們。後來,他們與他們的老師一起被斬首。在他們被押去斬首的路上,聖巴彼拉給他們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說:「看哪!我和上主賞給我的孩子。」(依8:18)就這樣,他們滿懷屬靈的喜悅,為主獻出了生命,獲得了殉道的榮冠。


尼科美底亞的殉道者聖德奧多若、聖阿彌亞諾、聖猶利安、聖基雍及聖肯圖里奧諾

這幾位殉道者都是尼科美底亞附近的匡達巴巴村人氏,他們在瑪克西米安皇帝在位期間(284-305年),因宣認基督信仰而被捕,身受酷刑。最初,他們的身體被尖利的鐵鈎撕裂,之後,他們被關在一間極其炎熱的浴室裏,浴室的門鎖著,並蓋上了君王的印記,使他們無法逃離。他被關在其中數天之久,但卻毫髪未損,因為天主的天使前來保護他們。最後,他們被帶出城外處死。在行刑前,他們請求給他們時間祈禱,做完祈禱後,士兵們砍去他們的四肢,撕開他們的後背,然後將他們活活燒死。就這樣他們將自己獻給了天主,如同全燔之祭一般。


殉道者聖耶路撒冷,及她的三個兒子:塞肯督、塞肯迪庫、塞戈辣

聖耶路撒冷在普羅布斯皇帝在位期間(276-282年)出生於亞歷山大里亞。在她丈夫去世後,她將所有財產都傳給了她的三個兒子──塞肯督、塞肯迪庫、塞戈辣,離家到各城各鎮宣講基督的福音。她在羅馬度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在馬其頓,由一位埃德薩的神父祝聖,棄俗出家,成為修女。她成功地將貝羅埃亞鎮上的許多居民由偶像崇拜的黑暗中拯救出來。就在那時,得撒洛尼總督辛迪安來到了那裏,他將耶路撒冷與她的三個兒子傳召到他前。他發現他們都堅定不移地信仰唯一的眞天主,就命人將塞戈辣綁在刑架上,命人用燒得通紅的金屬條穿過他的鼻孔。這位神聖的殉道者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靈魂交給了天主。他的兄弟塞肯督被綁在刑架上,人用棍杖打他,之後把他的頭的塞進燒得火熱的頭盔之中。塞肯迪庫也英勇地為主作了見證,人把他綁在狂奔的馬的後面。聖耶路撒冷親眼目睹了自己三個兒子一個一個地被人殺害,就像馬加伯書中的那位母親那樣。辛迪安命人用釘子刺穿她的肋旁,之後下令將她斬首。當晚,一些虔誠的基督徒收殮了這些神聖殉道者的遺骸,把他們埋葬在貝羅埃亞鎮的南邊。後來,人們在那裏修建了一座奉獻給聖耶路撒冷與她的三個兒子的教堂,他們成了貝羅埃亞鎮的主保。這幾位殉道者為貝羅埃亞人行了許多奇跡。


聖瑪里諾

意大利的弗利、佩薩羅、烏爾比諾三省的邊境,有一塊面積四十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一萬二千人。這塊土地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共和國,已有一千年的歷史。這個小共和國的首都在蒂塔諾山上,名叫聖瑪里諾,國家的名字也叫「聖瑪里諾」。聖瑪里諾的名字,起源於與今日瞻禮紀念的聖瑪里諾。

聖瑪里諾出生於達爾瑪增亞,操石匠為業。某年,他和另一位石匠聖良,同往蒂塔諾山工作,在山上的石礦裡遇到許多基督徒,都是因為信奉真教的緣故,被官府派到石礦作苦工的。聖瑪里諾和聖良二人盡量設法幫助他們,鼓勵他們保守信道。三年後,聖良由里米尼主教祝聖為神父,派往蒙特費爾特羅傳教。聖瑪里諾領受了執事神職,繼續作石匠,以便隨時照料那些在石礦作苦工的基督徒和新奉教的石匠。聖瑪里諾作了十二年的石匠,為聖教建了很大的功績,後退居山上,度隱修生活以終餘年。他隱修屋舍的遺址,就是今日聖瑪里諾城。聖瑪里諾是四世紀的人,生卒年分不詳。


教宗聖波尼法爵一世

聖波尼法爵是五世紀的教宗,治理教務,功績卓著。聖奧斯定攻斥白拉奇異端,波尼法爵全力支持奧斯定的行動,若干白拉奇派異端寫信給教宗,誣陷聖奧斯定。波尼法爵將這些信交給奧斯定,奧斯定為了表示感謝教宗知遇之恩,就將他所著的一本駁斥異端的書籍,托聖阿利彼帶往羅馬,呈獻給教宗。波尼法爵於422年駕崩,在位僅四年。


聖烏爾坦主教

聖烏爾坦是阿德布拉坎城的主教,他非常愛護貧童,對孤兒和患病的兒童,照顧的更為周到。聖烏爾坦將聖女彼利日大的著作彙輯成書。他著了一本聖女彼利日大的傳記。聖人其他事蹟,已無文獻可考。聖烏爾坦於657年逝世。


聖婦依達

聖婦依達是查理馬特的曾孫女,生於阿爾薩斯,父親在查理曼大帝宮廷任職。結婚後不久,丈夫死亡。依達自寡居後,便熱心敬主,勤操苦行,將家產收益全部用在慈善事業上。依達的兒子為慈母的善表所感動,棄家修道。依達孑然一身,遷居赫茲菲爾德,全力舉辦救濟事業。為了提醒自己在世上的壽命有限,同時為了提醒自己應全力幫助別人,依達造了一具石棺,石棺裡每天滿放著食物,供分施貧民之用。依達暮年多病,痛苦不堪。她將一切病痛奉獻給上主,利用這機會修德立功。依達於825年逝世。死後葬在她所建的女信徒墓地。


可敬的聖安提默「瞽者」,凱法洛尼亞的新修行者

聖安提默「瞽者」,基督的新修行者,於1727年出生在愛奧尼亞海的凱法洛尼亞島的里克蘇利雍地方。在他受洗時,他那敬畏天主的父母,若望和阿特蘇萊塔•庫盧克利斯,給他起名叫亞大納削。在他七歲時,那一地區爆發了一場瘟疫,亞大納削的雙眼因而失明了。他虔誠的母親熱切地祈禱,請諸聖宗徒堂的本堂神父為自己兒子得醫治獻四十臺彌撒。在神父舉行最後一臺彌撒時,當神父在彌撒中誦唸「懷著對天主的敬畏與熱愛之情,近前來吧」時,年幼的亞大納削高呼起來,說他看到神父穿著紅色祭衣,手裏拿著聖爵。這孩子就這樣奇跡地復明了。因而他能夠閱讀並獲得屬神的知識,後來他就是以此服務他人的。有一段時間,亞大納削像他父親那樣地做了水手,但他很快就離開了這一職業,完全獻身於天主,像修士一樣地過著修行生活,改名安提默。我們並不知道他又是如何再次失明的,可以肯定的是,他再次雙目失明是出於天主的聖意,因為光照他靈魂的屬神之光使他能夠帶領許多人由黑暗之中進入光明。

在他再次失明的時候,聖人看到一個神視:他正在至聖天主之母的聖像前熱切祈禱,有兩個身穿光耀衣服的年青人向他顯現,讓他陪伴他們前往主所命令的某處去。此時,他發現自己就在上天母后的面前,安提默想要在聖母面前俯首,但聖母卻吩咐他說:「去吧,因為你不斷的祈禱,讓我使你復明,這於你並不適合。」但是,那兩個年青人卻為他懇求聖母,於是,上天之后說:「安提默,由於你極其虔誠,以及你所做的眾多祈禱,我會部份地恢復你的視力,但是,不要忘記,你若獲得暫時的視覺,你就會喪失永遠的視覺。」雖然安提默一生幾乎完全失明,但他卻擁有一種神恩,他能確切地告訴建造者應在何處修建修道院或教堂。他也具有屬神洞見的恩賜,能預言即將發生的事,叫出素不相識的人的名字。此外,他還以自己的生活與教導,啟迪了許多人。

聖安提默大約在二十歲時正式出家,做了修士。在他開始從事傳教工作──这是天主在他的心裏所啟示的──之前,他在阿索斯聖山住了一段時間。他先住在希俄斯島,在那裏,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教導人基督的福音,過著修行生活,除了麵包之外,什麼也不吃,睡在教堂的地上。之後,他去了帕羅斯島,在那裏,他以祈禱拯救了一艘遭遇風暴、快要沉沒的船上的所有人。帕羅斯人聽說了這一奇跡,就懷著敬意與熱愛接納了他,聖安提默則以更大的熱忱在他們中間傳揚福音。他還去了其它的一些愛琴海的島嶼,之後,他就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朝聖後,他順道前往卡斯特洛里佐島,在那裏,他決修建一座修道院。由於缺乏創建修道院所需要的財物,他熱切地祈求天主幫助他。主藉著聖人自己提供了獲得財物的方法。因著聖人的祈禱,該島所經歷的長時間的乾旱結束了,天降甘霖。居民為了感恩,幫助聖人修建了修道院,該院奉大殉道者格奧爾基為主保,於1796年建成,一直保存到今天。

聖安提默又從那裏去了斯坦帕利亞島,在那裏,他獲得啟示,要修建一座修道院,為敬禮至聖天主之母。因著屬神明辨的神恩,他知道在某地有所有建造修道院所需要的建築材料,因此,他祈求主讓地主願意將那地出售,事就這樣成了。修道院建成後,一些修女住在這座修道院裏。聖安提默為了給他所建造的這座修道院迎請一幅伊維隆聖母像,起程前往聖山。在他返回該後不久,他就離開斯坦帕利亞島,因為人類的仇敵魔鬼,出於對聖人所行的克修苦工的忿恨,激起島上的一些居民散播謠言,(事後,天主懲罰了這些人),說聖人與修女發生了不潔的關係。

1766-1767年間,凱法洛尼亞島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地震,聖帕拉斯凱維修道院被毀。聖安提默回到自己的故鄉,決定在聚集到他身邊的七位修女、該院院長及其他一些虔誠羊群的幫助下重建該院。修道院再次被恢復了起來,修女的共修生活再次得到建立,許多修女前來加入原來的修道團體。安提默自己則退隱到修院教堂附近的一個洞穴之中的小室內,睡在一塊木板上,給自己在衣服內束上鐵鏈,這是一種不尋常而又嚴苛的修行方式。

大約在1770年,聖人在克里特島創建了大聖安當修道院。在那裏,他成了一位顯靈跡者。在他所顯的眾多靈跡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跡:他藉著十字聖號使一個失明的婦人重見天日,雖然他自己是個雙目失明的人。另有一次,他祝福了一位荒胎的婦女,不久她就懷上孩子。

聖安提默還在希臘的其它島上建了兩座修道院。他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宣講福音,在那裏行奇跡激勵信友。當他回到凱法洛尼亞島後,收到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村莊的居民寄來的三封信,請他前去解決他們中間所發生的爭執。他毫不遲延地登船起行。但是,一場風暴阻止船前往他們要去的港口,反而把他們吹到另一個村莊。這村子裏的人都是盜賊與強盜。當船靠岸時,有兩個村民跳上船,威脅船上的乘客,但是天主的人藉著他的信德使他們平靜下來。他轉向這些盜賊,逐一叫出他們的教名,說:「你們自稱基督徒,卻靠著打家刼舍為生嗎?你們眞是可悲啊,因為可怕的結局與永罰正等著你們!」這些盜賊聽了這話,深受感動,一個瞎子竟然說出了他們的教名;他們丟下武器,祈求聖人的寬恕。

安提默教導他們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並責斥了在他們的村子裏與他們在一起的司祭。但是,當他們再次出海時,他突然告訴船主改變航綫,回凱法洛尼亞島,說:「天主的旨意是讓我不要關心他們寫信告訴我的事,祂要我回去,死在我的修道院裏。」這一預言很快就應驗了。他回到修道院後,就得了黃疸病。他做好了安息主懷的準備,把自己的神子叫來,告訴他們自己的大限將至。「我的孩子們,時候已經到了,我要去主所預定的地方了。死亡是我們眾人的共同命運,沒有什麼可懼怕的。重要的是,你們要盡力恪守你們的許諾及修道聖願。在今生,唯一需要的是取悅天主,拯救你們的靈魂。」

聖安提默向神子們說了這些話後,就在主的平安中安眠了,享年五十五歲。時在1782年聖架月4日。在他去世二十年後,人將他的聖髑由墓中取出,如今它們被供奉在不同的地方,包括聖帕拉斯凱維修道院及伯羅奔尼撒的頗爾泰提薩修道院。1976年,君士坦丁堡的普世宗主教正式確認了對聖安提默的敬禮。


顯靈跡者可敬的聖西默盎,格魯吉亞的伽瑞斯嘉修道院院長

聖西默盎從小在伽瑞斯嘉修道院長大。在他達致成年之前,他像一個單純的修士那樣地在修道院裏工作,後來他被選為修道院的院長。由於聖西默盎聖德出眾,為人謙卑,主賜予他行奇跡的神恩。

有一次,聖西默盎得了不治之症,有一個多小時,他毫無生氣地躺著。之後,因著天主的聖意,他起來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分給了修院的修士們,做為留念。

當聖塞拉彼雍聽說了這一奇事後,急速趕來見他的神師聖西默盎院長。因他所具有的先知神恩,安慰他說:「可敬的神父,請將你聖潔的手給我,我好親它們。我多麼希望這雙手來掩埋我不堪的肉身──但現在,你要在我之先離世。神父,你要離世,但是,沒有了你,我也不會長時間留在此世;很快我就會隨你而去!」

因此,修士們都來最後一次向他道別。

聖西默盎在修道院裏安排好了自己的後事,在他由不治之症恢復健康一個星期後,於1773年安息主懷。

心懷天主的教父西默盎,你居住在曠野之中,是活於血肉之軀的天使與顯靈跡者。你由上天領受了守齋、醒寤與祈禱的聖德,醫治了那些急速投奔到你那裏的人的靈魂與身體的疾病。願光榮歸於賜你力量的那一位,願光榮歸於給你戴上榮冠的那一位,願光榮歸於藉著你行奇跡的那一位。


基茲爾提斯修道院長,殉道者聖帕爾特尼司祭

長久以來,聖帕爾特尼(1816-1867年)因他的聖德備受克里米亞的基督徒的尊敬,他一生都致力於在各地修建教堂。1867年聖架月4日,他被信奉伊斯蘭教的韃靼人殺害,獲得了殉道的榮冠。


「焚而不毀之荆棘」聖母像紀念日

「焚而不毀之荆棘」聖母像是基於舊約梅瑟所見到的奇跡而作的聖母像。在《出谷紀》第三章,天主在曷革布山上由焚而不毀的荆棘中召叫梅瑟,告訴他,他要將在埃及的希伯來人由奴役中領出,之後,天主啟示了自己的名字──「自有永有者」。

教會一直將焚而不毀的荆棘視為至聖天主之母誕生救主基督的預像,聖母雖然生產了基督,但仍保持童貞。我們不但可以在教會的讚美詩中發現這一預像(例如,第二調式,主日晚禱的教義頌),也可在教會的聖像畫中發現這一預像。

在一幅早期的「焚而不毀之荆棘」聖母像上,聖母抱著聖子在燃燒的荆棘之中,梅瑟站在一邊,他脫去了腳上的鞋,因為那地方是聖地。

大多數現代的這一聖母像以象徵的手法描繪焚而不毀的荆棘。像的中央有兩顆重疊的鑽石:一顆是紅色的(代表火),一顆是綠色的(代表荆棘),兩者形成了一顆八角星。天主之母就在星在中央。像的四角另有四顆綠色的鑽石,分別繪有四聖史的象徵物:人(瑪竇)、獅子(馬爾谷)、牛(路加)、鷹(若望)。這些象徵物源於厄則克耳先知書和默示錄。在四角上還各有一顆紅色的鑽石,裏面繪有天使。

聖像的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複雜。現在,我們可以在像上見到總領天使、梅瑟和焚而不毀的荆棘,還有依撒意亞先知和拿著火炭的塞拉芬(依6:7),厄則克耳先知與只主有能進入的門戶(則44:2),雅各伯和他在夢中所見到的梯子(創28:12)。天主之母扶著從地上通往天上的梯子。有時在聖像的正下方還繪有葉瑟之根(依11:1)。

有一個有關這一聖母像所顯的奇跡的故事。某地發生了一場火災,許多房屋都被大火所吞噬,有一位老婦人站在她房子前面,手裏拿著一幅「焚而不毀之荆棘」的聖母像。有一個人恰好看到她站在那裏,對她的信德感到很驚奇。第二天,他回到那地方,驚奇地發現老婦人的房子竟然沒有被燒毀,完好如初,而所有其它房子都被燒為灰燼。為此緣故,因著「焚而不毀之荆棘」聖母像,聖母被視為保護房屋免受火災的主保。

人們相信,最早的「焚而不毀之荆棘」的聖母像源於西奈山的聖加大利納修道院。


更多聖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