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神聖的教父辣瓦尼察的聖羅彌洛


瞻禮日期:聖架月十八日

聖羅彌洛大約於1300年出生在多瑙河畔的維丁村,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保加利亞人,兩人都是敬畏天主的虔誠教友。他們給聖人起名萊柯。聖人從幼年起就非常喜愛學習,他的學習能力與領悟力,給教他的老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知道父母不希望他出家做修士,就私自離家,進了特爾諾沃地方的一座修道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初學期,他穿上了修道聖衣,接受剃度,取法名為羅瑪諾,他熱心地完成照管聖堂的修道本份工作。

就在那時,西奈的聖額我略(凱旋月六日)與他的弟子從阿索斯聖山前來定居在帕羅里亞地區。羅瑪諾聽說這位內心祈禱與靜修生活的導師的名聲,就與另一名叫依拉里雍的修士獲準接受聖額我略的靈修指導。羅瑪諾身體強壯,完全聽命於聖額我略,擔負起修道院裏必須做的重活。他還必須照顧病人,特別是一位為了身體的緣故而需要每天吃魚的易發怒的老人。儘管非常疲累,羅瑪諾總是耐心地對待他,在嚴寒的冬天,他會前往附近被冰凍住的河上,在冰上打洞捕魚。藉著這樣的虔誠行為,為了自己的弟兄而犧牲自我,羅瑪諾確實達致了心甘情願的殉道。

當聖額我略與這位老人去世後,羅瑪諾與依拉里雍將自己置於另一位神師的靈修指導之下。後來,他們不得不搬到舊扎戈拉附近,因為當地有許多土匪。他們的新神師去世後,羅瑪諾就以比他年長的依拉里雍為神師。當保加利亞的約翰•亞歷山大國王將盜匪趕出帕羅里亞地區後,他返回了修道院,在那裏通過內心的祈禱不斷與天主神交密晤。

由於他的聖德生活──對他而言,德行已成了他的第二本性──因著不斷的祈禱,羅瑪諾獲得了大量屬靈的恩寵,特別是不斷流淚之恩。當他被剃度為大聖衣修士時,取法名為羅彌洛,依拉里雍允許他完全隱退,度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土耳奇人侵入那一地區,修道院被毀,因此羅彌洛逃往阿索斯聖山,與一個門徒定居在拉弗拉大修道院附近。不久,阿索斯山的教父就注意到了他的聖德,因此,他們不斷來找他,向他求教有益靈魂的教言,於是,羅彌洛就退避到聖山側面的一間更加偏遠的小室裏。

1371年,塞爾維亞王子約翰•烏格利耶薩在馬里查河戰役中兵敗戰死,隨著塞爾維亞人與保加利亞人的敗退,土耳奇人控制了馬奇頓,出於安全原因,許多修士(包括羅彌洛在內)都逃離聖山。聖人去了阿爾巴尼亞的阿弗洛納,他在那裏生活了幾年,教導當地已遠離了基督的人民如何像基督徒一樣地生活。之後,為了尋求靜獨,他來到了塞爾維亞的辣瓦尼察附近的一座修道院,不久之後,他於1381年平安離世,加入了上天義人的歌團。他的聖髑散發出屬天的馨香,具有醫治那些懷著信心前來祈禱的人所患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