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德奧克拉斐特《四福音註釋》


路 24:12-35

13-24.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烏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着愁容。二人中有一個名叫克萊奧帕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裏所出的事嗎?」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說:「就是納撒瑞特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上帝和眾百姓面前,行事說話都有大能。司祭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裏,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裏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一些人說這兩個前往以瑪烏斯的人中的另一個就是路喀本人,為此緣故,著福音者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他們不像信的人那樣,他們似乎因非同尋常的事件而迷惑震驚,不能輕易地接受超越信仰之外的東西。「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兩個地點之間的距離並不會阻礙祂與祂所想要的人在一起,因為祂現在有一個屬靈且更屬神的肉身。為此同一原因,他們不被允許藉着救主在那時顯現給他們的肉身相貌認出祂來。因為正如瑪爾克所說:祂「變了形像」,以不同的相貌向他們兩人顯現。祂肉身的行動不再遵照自然律,而是以超自然的屬靈方式行動。為此緣故,他們的眼睛不能認出祂來。為什麼主要以另一種形像顯現給他們呢?為什麼他們的眼睛不能認出祂來呢?為使他們能說出他們全部懷疑的想法,這樣他們顯示了傷口,主就能給他們指示治傷的藥物;這樣,當他們好幾個小時全神貫注於深入的討論之中,基督啟示自己就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甘飴;這樣,基督就可以先以摩伊息斯和眾先知的預言教導他們,只有到那時,祂才被他們認出;這樣,他們就能更確定地相信基督的肉身不再是能被每個人清楚可見的肉身。即便祂復活的肉身與祂受苦受難的肉身是同一個肉身,祂現在只對祂願意自我啟示的人顯現。由此他們獲得了某一偉大之事──不再懷疑。為什麼祂不再眾人之中行走呢?祂復活後的生命與先前的不同,不再是人們每日生活所常見的,而是某種屬神的生命。它是將來復活的原型,在這復活中,我們將要像天使和上帝的眾子那樣地生活。正是因為所有這些原因,「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祂要被那些祂想要讓他們看得見的人看見。克萊奧帕甚至批評看來是他的同行者的那人。他問道:「你在耶路撒冷作客嗎?」意思是:「難道你只是不知道在耶路撒冷發生了些什麼事的耶路撒冷居民嗎?」一些人以不同的方式解釋這句話:他的問題是:「難道只有你一人生活在耶路撒冷城外,沒有參與城裏事務,因此你不知道這些事嗎?」你看到了嗎?他們對主的認識多麼少啊!他稱主為「先知」,就像伊利亞、或納維之子伊穌斯、或摩伊息斯那樣,「行事說話都有大能」。他先說行事,然後才是說話。因為如果教師沒有先顯明自己是所說話語的身體力行者,他的教訓之言就不是確定而正確的。先要在行事中得以堅固,然後再致力於說話。上帝會親自以這一方式與你同工的。首先是行動,然後才是屬神默觀及光照。如果你沒有以勞苦工作潔淨鏡子,你怎能在鏡子中看到所渴望的美善呢?「清心的人是有福的」──這是藉着努力工作與行動而來的,「因為他們要看到上帝」──這是默觀上帝的目標與終極。必須首先「在上帝面前,行事說話都有大能」,然後才在「眾百姓面前(,行事說話都有大能)」。你必須首先取悅於上帝,然後再致力於盡可能在世人前無可指責。你必須不能先想着取悅於人,而要想着尊崇上帝。如果你以這種方式生活,如同成了他人的絆腳石那樣,你就錯了,只有在你滿全了你對上帝的責任後,你才能這麼想。智者索洛蒙同樣教導我們首先要想想在上帝眼裏什麼是善,然後再想在世人眼裏什麼是善。帕弗羅也說了同樣的話。「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他像那些希望破滅的人那樣地說:「我們本希望會拯救他人;但是,看哪,祂甚至連自己都救不了。」他們缺乏勇氣與信心,以致他們事實上說了與那些在十字架下的作惡者同樣的話:「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為此緣故,主稱他們為「無知的人哪,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要贖以色列民」,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在不同的地方說過,人們不正確地期待基督會是把他們由臨於他們的暫時苦難、使他們擺脫羅馬人的奴役之軛的拯救者和救贖者。他們希望主能像君王一樣地統治地上的王國。為此緣故,他們在這裏說:「我們素來盼望祂要把以色列人由外邦的羅馬人手中救贖出來,但祂甚至沒有逃脫他們對祂的不義判決。」「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他們說這些事,彷彿感到困惑一樣。但是,對我而言,他們似乎是在信與不信之間猶豫不決,對兩者都不確定。當他們說「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時,他們表現出他們的不信。但是,當他們說「現在已經三天了」時,他們就像幾乎要想起基督對他們說:「第三日,我要復活。」當他們說「婦女使我們驚奇」時,表明他們的不信受到動搖。我們細究他們的話語,就會看到他們充滿了屬人的優柔寡斷及懷疑;這些是因復活的奇跡而感到迷惑困擾的人所說的話。「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裏去」,不管是路喀所提到的裴特若,還是著福音者約安所說的裴特若與約安。顯然,一位著福音者詳細講述的事,另一位著福音則簡要地一筆帶過。這裏的記述就是這樣,有關裴特若與約安到墳墓那裏去的事,約安較為詳細地記載了此事,而路喀則只用很少的話語記載,甚至略去了他們的名字。

25-35.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於是從摩伊息斯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着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見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說:「主果然復活了,已經現給西蒙看了。」兩個人就把路上所遇見,和擘餅的時候怎麼被他們認出來的事,都述說了一遍。因為他們把自己限制於人的思想中,受制於巨大懷疑的軟弱,主稱他們為無知的,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他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確實會是這樣的,人只是部份地相信,而非全部相信。例如,如果一個人希望基督來拯救世人,亦即,來復興並解救以色列民族,而非靈魂的得救,這樣的人相信,但所信的卻不是他應相信的。並且,一個人可以相信達味所說的:「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以及他所預言的其它有關主要親身被釘十字架及有關十字架的事件。但是,雖然他接受有關十字架的預言,卻可以不相信那些有關復活的事,諸如:「你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和「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以及描述祂「從死人中釋放」和「引領受束縛的人及居於墳墓中的人」,以及諸如此類的預言。這樣的人並沒有圓滿的信仰,只有部份的信仰。我們必須相信先知對主所作的全部預言,無論是侮辱還是榮耀。基督必須受苦──這是侮辱──也要進入榮耀之中。「你們確實是無知的,因為你們聽到伊撒意亞說過這兩者,主不但要被帶去宰殺,也要給祂顯示光明。你們接受前者,卻無視後者。你們相信祂受了傷,但你們卻不想上帝喜悅於為祂潔淨傷口。因為你們是『無知』的,」祂這樣說,意思是「頭腦不好」,因為如果他們真是沒有頭腦的,祂就不會對他們說了,「因此,由於你們是頭腦不好的,我要提升你們的思想,讓你們好好想想。」為此緣故,祂從摩伊息斯及所有先知,給他們詳細講解,當然也包括阿弗拉穆的祭獻,在那時,伊撒克免於被殺,代之以一隻山羊。因為這些事預表了基督,正如主自己所解釋的,祂說:「你們的祖宗阿弗拉穆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先知的預言──「你的生命必被懸於你眼前」──指出被釘十字架,它提到了懸掛及復活(被稱為「生命」)。預言十字架及復活的經文分散在其它先知著作中,特別是在最著名的先知書中,你們可以在其中讀到它們。讀者啊,你想想,進入榮耀是如何藉着受苦來臨的。「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就像任何人都會做的那樣。但是,那時,當祂作為上帝,允許這事發生時,「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這裏還暗示了其它一些事,對於那些領受真被祝福了的餅的人而言,他們的眼睛被打開了,能認出主來。因為主的肉含有巨大而不可言說的能力。「耶穌不見了」,因為祂不再適合以復活了的屬靈肉身,與他們在一起,就如祂先前那樣。祂消失了,也是為了增加他們對祂的熱心,著福音者確實說,他們是如此的喜悅,以致「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他們並不是「立時」就回到耶路撒冷,經上是說他們立時「起身」,他們是在數小時之後才回到耶路撒冷的,他們必須走十二里的路程。在這段時間內,主也顯現給西蒙。他們的心靈在他們內燃燒着主言──我的意思是主對他們所說的話──的烈火,在他們內燃燒着,使他們確信祂所說的都是真的。這段經文也可意為,當祂給他們詳細講解聖經時,他們的心激動地跳着,因為在他們內形成了這樣的思想:「是主在教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