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燒茅棚者聖瑪克西穆生平》[1]

 

當西奈的聖額我略見到聖瑪克西穆,與他交談時,說了這樣的話:「我請求你,最可敬的神父,請告訴我,你是否踐行靈智的祈禱?」後者微微一笑,回答道:「可敬的神父,我不想向您隱瞞我所經歷的天主之母所顯的奇跡。我從小就對我們的天主聖母充滿信心,我流著眼淚懇求她賜予我這一靈智祈禱的恩寵。有一天,我按照慣例去了她的教堂,我懷著難以言表的熱心再次懇求她;當我深情地親吻她的聖像時,我感到胸中和心裡有一股來自聖像的溫暖和火焰。它沒有灼傷我──相反,它讓我神清氣爽,讓我充滿甘飴,讓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痛悔。神父,從那時起,我的內心就開始在我內誦念禱文[2],我的理智開始充滿了甘飴,因為我想起了我的耶穌和我的天主之母,並一直紀念他們。從那時起,這禱文就沒有離開過我的心。請寬恕我。」

於是,聖額我略對他說:「請告訴我,聖父,當你誦念『主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祢憐憫我』這句禱文時,你是否曾經歷過神聖的蛻變、超拔或其他聖神的果實?」聖瑪克西穆對他說:「神父,正因為如此,我經常去獨處的地方,總是渴望寧靜,以便更充分地享受祈禱的果實──這果實就是對天主強烈的愛和理智在主內的狂喜。」聖額我略對他說:「我懇求你,神父,請告訴我,你是否經常經歷你所說的這些事情?」聖瑪克西穆再次微笑著對他說:「給我點吃的,不要打聽我的幻覺。」

聖額我略說:「聖父,但願我也受到你的這種幻覺之苦。但是,我懇求你,請告訴我,當你的理智全神貫注於天主時,它的屬靈之眼看到了什麼?在那個時候,理智能與心靈一起獻上這禱文嗎?」聖瑪克西穆回答說:「不,不能;因為當聖神的恩寵藉著祈禱降臨到某人身上時,祈禱就停止了。因為整個理智都被聖神的恩寵所占有,不能再行使自己的能力,只能保持不作為的狀態,只順服於聖神,聖神會把它引向祂想去的地方:或者是非物質的神光領域,或者是其他無法表達的神視,或者常常是與天主的交流。總之,聖神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賜予祂的僕人安慰。他以適合每個人的方式施予恩寵。

「我所說的可以從先知和宗徒的事例中清楚地看到,他們看到了如此多的神視,儘管人們嘲笑他們,認為他們是受了欺騙、喝醉了酒(參閱宗2:13)。先知依撒意亞看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在祂兩邊有撒拉芬(參閱依6:2);首位殉道者斯德望看見天開了,耶穌在父的右邊(參閱宗7:56)。同樣,即使是現在,基督的僕人也會見到各種神視,儘管有些人不相信這些神視,拒絕承認它們是真實的,認為它們是錯覺,看到它們的人是受了欺騙。我對此感到非常驚訝,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會變得如此麻木。我們永遠講說真理的天主藉先知岳厄爾之口應許要賜給信友恩惠,祂說:「我要將我聖神的恩寵傾注在一切有信德的人身上,在奴僕和婢女身上。」(參閱岳2:29;3:2)他們的靈魂何以如此盲目不信呢?

「我們的主賜予了這一恩寵,甚至在現在仍在賜予,祂將繼續將它賜予祂所有的忠信僕人,直到世界末日,就如祂所應許的那樣。因此,當聖神的恩寵降臨有一個人身上時,它揭示的不是普通的事物,也不是這個世界可感的物體,而是這人從未看到過或想像過的事物。因為聖神會引導我們的理智進入崇高而又隱藏著的奧秘之中,按照聖保祿的說法,這些奧秘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的,也是我們的理智永遠無法理解的(參閱格前2:9)。

「為了讓你明白我們的理智是如何看到這些奧秘的,請仔細思考一下我要告訴你的東西。當蠟遠離火時,它是固體,你可以把它握在你的手裡;但當你把它放在火裡時,它就會融化,在火焰中燃燒、點燃,變成純潔的光,就這樣,它被火吞噬了。它不可能不在火中融化,也不可能不變得像水一樣。同樣,當我們的理智自己運作而不與天主結合時,它對事物的感知僅限於它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但當它接近天主性和聖神的烈火時,它就會被神光完全吞沒,自身也完全變成光,在聖神的火焰中燃燒,在屬神感知的熾熱中溶解。當理智置身於天主性的烈火之中時,就無法按自己的光或自己的意願去感知。」

聖額我略對他說:「神父,還有其他類似之事,實際上卻是受騙的結果嗎?」聖瑪克西穆回答說:「受騙的徵兆是一種,恩寵的徵兆是另一種。因為當欺騙的邪靈接近一個人時,它會迷惑那人的理智,煽動它,使之忿怒;它會使他的心變得堅硬、黑暗;它會導致怯懦、恐懼和驕傲;它會使他的眼睛不受控制;它會使他的精神錯亂;它會使他的全身抽搐;它會用一種不是明亮、清晰而是紅色的光迷惑他的眼睛;它會使他的理智變得歇斯底里、變得惡魔化;它會否刺激他,使他說出下流而又褻瀆神明的話。被這種欺騙之靈造訪的人一般都充滿了怒氣和忿怒。他完全不懂得謙卑、真正的悲傷和眼淚,卻總是以自己的優秀品質為驕傲,自尊心泛濫,恬不知恥,對天主毫無敬畏之心,總是被情慾所左右。最後,他失去理智,被徹底毀滅。願主因你的祈禱,將我們從這種欺騙中拯救出來。

「另一方面,恩寵的徵兆如下:當聖神的恩寵典進入一個人時,它會使他的理智全神貫注,使他變得專注而又謙卑。它使人想到死亡、自己的罪、將來的審判和永罰,使人的靈魂痛悔、哭泣、悲傷。它使他的眼睛變得溫柔,充滿淚水。它滲透得越深,就越能撫慰他的靈魂,使他想起主耶穌基督的神聖苦難和祂的無限慈悲。它給他的理智帶來了崇高而又真實的神視(默觀):首先是關於天主不可理解的大能,以及祂如何以一言從虛無中創造了萬物而使之存在;其次是關於祂維繫和管理萬物的無限大能,以及祂對萬有的眷顧;第三,關於聖三不可理解的本性,天主性體神妙莫測的海洋,以及其他類似的事情。當他的理智陶醉於神光,被屬神知識的光輝所照耀時,他的心就變得寧靜而又充滿溫柔,滿溢聖神的果實: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慈悲、仁愛、謙卑及其他果實(參閱迦5:22)。他的靈魂以一種難以言表的方式歡喜雀躍。

西奈的聖額我略聽到聖瑪克西穆對他說的這些話後,欣喜莫名,驚奇萬分,不再把他當作人看待,而是把他視為人間的天使。

 

 

[1] 聖瑪克西穆之所以被稱為「燒茅棚者」,是因為他在用樹枝為自己搭建了一個臨時茅棚後,會定期將其燒毀,然後搬到別處,再搭建另一個茅棚,並在適當的時候再次將其燒毀,然後再搬到別處。這樣,他就沒有了固定的居所,他追求的是一種極端的修道「自我空虛」(kenosis)。他生活的時間約為1270/80-1365/75年。他在色雷斯的加諾斯山成為修士後,又搬到了與馬其頓交界的帕皮基翁山,之後他訪問了君士坦丁堡,又從那裡前往阿索斯山,直到去世。他起初住在大拉夫拉修道院,後來開始了隱居生活,在阿索斯半島南端偏遠荒凉的地區過著流浪生活。他與西奈的聖額我略的會面可能發生在1325年之前(有關西奈的聖額我略,見《慕善集》英譯本,第4卷,第207-11頁)。
  《慕善集》中有關瑪克西穆和額我略會面的節選摘自德奧梵所著的《瑪克西穆生平》第15-16節。我們的(英)譯文以《慕善集》中的新希臘語意譯為基礎,與德奧梵的文本略有不同。這一節選中尤其重要的是關於神光的描述,這與聖額我略•帕拉瑪斯的教導不謀而合。關於這一點,請參閱卡利斯托•衛爾的「燒茅棚者聖瑪克西穆與十四世紀阿索斯的靜修生活」(Kallistos Ware, “St. Maximos of Kapsokalyvia and Fourteenth-Century Athonite Hesychasm”)。

[2] 「禱文」指的是耶穌禱文。瑪克西穆將呼求耶穌之名與紀念天主之母聯繫在一起的方式非常不同尋常。

 

返回「《慕善集》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