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節後第十二主日


財富的重擔

想像一下,一艘氣派的大帆船在大洋中途撞上了一塊岩石,開始下沉。船上的人會怎麼樣呢?一人抓住木頭桅桿,使自己浮在海面上。另一人抓住木桶,使自己掛在上面。第三個人成功地在頸項上綁上了酒囊,把它們當作救生圈游泳。第四個人什麼也沒帶,就跳進水里游泳。第五個人放下一條小船,坐在上面,但卻沒有立即拿起船槳划船,而是從失事的船上儘可能多地搶劫財物,把所有東西都裝上小船。他們中誰的處境最危險?他們中誰會在最大的恥辱中滅亡──他們都必須滅亡嗎?看起來最安全的那個人將在最大的恥辱中滅亡──那個在小船上的人,他就站在失事船隻的旁邊,把財物從失事的船上轉移到他所在的小船上。他的處境最危險。他先把幾袋麵粉裝到小船上,然後看到一箱箱的葡萄酒和白蘭地,就開始把它們拖上小船。然後,他開始搶奪衣服、被子、亞麻布、毛衣──「我需要這些做衣服和床單」。然後,他仔細觀察,看到銀器和金燭台,就拿走。看,這裡有油桶、鹹肉和魚,還有大米和其他各種蔬菜。「我需要這些,沒有這些我怎麼辦?」然後,他會注意到一箱箱、一袋袋的錢和寶石。當然,所有這些都必須放到小船裡。如果他能將精美的椅子、擦得鋥亮的桌子或天鵝絨的沙發放到小船上,他又怎麼捨得拋下它們呢?於是,他把這些東西都裝到了小船上。船越來越滿,吃水越來越低。然後,他想起需要汽油和煤作為燃料。他又騰出地方來放這些東西。你看,書櫃裡都是些好書!他需要在船上閱讀,以打發抵達陸地之前的時間。船上有鋼琴、小提琴和其他弦樂器,還有長笛。它們有助於打發時間。他把它們放到了船上。船越來越重,吃水越來越低。

他說:「夠了」,然後就坐在小船上。但他又想起來,還有很多東西可以也應該裝到小船上去,於是他又爬上失事的船,把這些東西裝了上小船。他再次告訴自己這就夠了,然後坐在小船上。但是,對財產的貪戀再次促使他把更多的東西從船上搬到小船上。最後,船沉了,他划著小船離開,為不能將所有東西裝上小船而悲傷。現在,他開始慢慢地劃向陸地,但水已經沒過了船舷。如果有落水者試圖爬上小船,小船上的這人就會盡快殺死他,不讓他上船。同樣,就像他在船上裝載了過多的東西,他的靈魂也裝載了過多的惡行。風吹浪打。他開始防止海水的入侵,把水從船裡舀出去。當他發現這樣做是徒勞無益的時候,他就開始傷心地把東西扔進海裡,先是那些便宜的東西,然後是那些越來越貴重的東西。但他由於將所有這些東西裝滿小船已使他累得筋疲力盡,他再也沒有力氣把它們舉起來扔進大海。海水最終淹沒了滿載財物的小船,也淹沒了他。

這就是富有而又貪婪的人在此塵世的生活之海上的生活,也是他們的結局。他們錯誤地認為,這個世界是一艘失事的船,沒有船長、船舵或舵手;是一艘正在下沉、支離破碎的殘船,只有那些從中攫取儘可能多的東西,將它們裝上自己船上的人才會利用它。然而,就在人們貪婪地攫取並掏空這艘生命之船的時候,船長出現了,祂把手放在船上,表明這是他的船,並說這艘船並沒有下沉,只是在那些目光短淺而又無知的人看來是這樣的,因為他們在船上待的時間很短。祂從一開始就在船上,照顧著乘客:他們在改變,但祂卻站在隱蔽處,引導著這艘船。祂知道船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祂知道方向,大海也嚇不倒祂。

這位船長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溫柔而又果斷地下到海浪上,向那些溺水的人伸出手來。那些手中一無所有、空手游泳的人最先回應祂,抓住祂的拯救之手。但是,那些已經把船裝得滿滿的人卻最難回應祂,因為他們害怕,如果他們離開自己的小船,空手在波濤中向祂游去,他們和祂都會被淹死。他們對祂沒有信心;他們對自己的小船更有信心。看著他們,看到了他們可悲的靈魂以及對死物更為可悲的信仰,主耶穌轉向那些他所拯救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主經常提到這樣的事例,並多次明確指出,祂的教導適用於這些人。今天的福音就描述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人來到耶穌跟前說:『師傅,我該行什麼「善」為得永生?』」聖瑪竇和聖馬爾谷說他是一個富有的少年,有很多財產,聖路加還說他是一個首領:「有一個首領」(路18:18)。這件事發生在猶太的一條道路上,在祝福兒童的那件令人愉快的事件之後,那時,主吩咐門徒們:「你們讓小孩子們到我跟前來,……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路18:16),那時主還說,不以孩童般的信心和喜樂接受天國的人,不能進入天主的國。在強調這些天真的孩童是天主的國的公民後,主出去行走在路上,這個富有的少年跑到祂面前,「跪在祂面前,問了祂」(谷10:17)我們已經引用過的這個問題。他接近基督的方式值得稱讚,而他離開基督的方式則令人遺憾。他跑向基督,跪在祂面前,向祂請教世上最重要的問題:永生及獲得永生的條件。他是帶著真誠的意圖來的,不像那些經師只是來試探主。雖然他感受到了外在的富足,但同時他也感受到了屬靈的飢渴和貧窮。

「善師」。少年人就這樣稱呼了主。對他來說,這足夠了。一個在獄中度過一生的人,只有一根蠟燭給他照明──當他第一次看到太陽時,稱它為蠟燭,這難道是他的大罪嗎?「我該行什麼『善』?」這個問題顯然與他的財富有關,富人通常都是這樣,他們分不清自己和自己的財產,也不會只想到自己而不想到自己的財產。我能用我的財產做什麼,行什麼善,「為得永生」?他不知道自己在對誰說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很樂意聽聽這位師傅的建議,告訴他如何用自己的財產獲得全世界都買不到的東西: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了解人心的主耶穌看透了這少年人的心思,就像讀懂一本書那樣地洞徹他的心思。主看到這個少年人並不認識他,只是把他當作一個善人和一位善師,他想用這些話喚醒他進行一些認真的思考。如果我是一個普通人,你為什麼稱我為善;如果你知道我是誰,你為什麼不直說,而要稱我為「師傅」?只有天主才是完全徹底意義上的「善」;善人只有在與不善的人相比較時,才能被稱為「善」。但與天主相比,任何人都不能被稱為「善」。只有天主才是唯一的善。因此,主耶穌並沒有因為這個少年稱祂為「善」而責斥他,而是因為他認為祂是一個普通人而稱祂為「善」。主的意思並不是說:「我不是善的」,而是說:「我不是一個普通的凡人。我是惟獨能被稱善的那一位。」

在這番解釋之後,主開始回答富少年的問題。「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遵守誡命。」他對耶穌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父母,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這些都是進入生命的條件。但這個富少年問的不是如何進入生命,而是如何得生命,獲得或繼承生命。他在對主耶穌的位格的理解上所顯露出來的無知,也顯露在他對永生的看法上。主在此糾正了他。永生是分等級的:僅僅得救的人屬於一個等級;完全得救的人則屬於另一等級。宗徒們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各支派,而其他得救的人既不會坐在寶座上,也不會審判任何人,儘管這兩種人都將獲得永生。保祿宗徒問格林多人:「你們不知道聖者將要審判世界嗎?」(格前6:2)他們不僅要審判此世之事,還要審判天使。不是所有得救的人都要審判,只有天主的聖者、成全的人才會審判。至潔至聖的童貞天主之母比革魯賓更尊貴,比塞拉芬更無比榮耀;宗徒優越於所有其他聖人,聖人優越於其他義人,義人優越於僅僅得救的人。成全的人是指那些除自己之外,還靠主耶穌之名的大能拯救了其他許多人的人,而得救者是指那些僅使自己得救的人。主自己也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14:2)。如果不是這樣,祂會這樣對他們說嗎?在這個場合,祂以不同的方式說了同樣的話。在天國里,所有人並非平等的:只是進入天國的人有一種榮耀,在天國裡的成全者有另一種榮耀。

讓我們回到進入天國的條件上來,然後,我們會聽到真理親口告訴我們達致成全的條件。那麼,進入天國、進入永生的條件是什麼呢?遵守誡命。哪些誡命?所有誡命;首先是禁止作惡的誡命,然後是規定行善的誡命,正如先知所說的那樣:「躲避罪惡,勉力行善。」(詠33:14)。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使我們自己遠離邪惡,使邪惡遠離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行善。因此,主首先強調的是消極的誡命,然後才是積極的誡命,而不是按照向梅瑟所啟示的順序。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這是四條消極的誡命,意即棄惡;而孝敬父母、愛我們的近人則是積極的誡命,意即行善。在前者(消極的誡命)實現之前,後者(積極的誡命)是不可能實現的。能夠殺害近人的人不可能愛他,犯姦淫的人不知道什麼是愛。主提到這六條誡命,並不想按順序列出所有的誡命,而只列出其中最重要的幾條。首先,我們可以由主省略了所有誡命中最重要的一條──愛天主──看出這一點。其次,我們可以由另外兩位聖史──馬爾谷和路加──的敘述中看出這一點,他們並沒有引用瑪竇提到的所有六條誡命。例如,他們都沒有提到愛近人的誡命。馬爾谷在消極誡命之外又增加了一條一般性誡命──「不可欺詐」。聖史們在這一點上相互補充,沒有矛盾。從聖史的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主並不是要特別強調所提到的五、六條誡命,而是要以這種方式提醒這少年留意全部法律。主先前所說的話證實了祂建議遵守舊約法律中的誡命:「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瑪5:17)。因此,當成全的主滿全了全部法律時,那些正在陡峭的台階上慢慢走向成全的人更應該如此。

主所列舉的所有誡命對富少年都有特殊的內在意義。因此,「不可殺人」的意思是:在富裕和奢華中過度嬌慣身體會殺死靈魂。「不可姦淫」的意思是:靈魂是為天主準備的,就像新娘為新郎準備的一樣;如果靈魂貪愛世俗的財富和光彩,貪愛奢華和短暫的享樂,那麼它就對自己不朽的淨配──天主犯了姦淫之罪。「不可偷盜」的意思是:不可為了肉體的利益而偷盜靈魂;不可偷盜本應奉獻給靈魂的時間、關愛或辛勞,而將它們獻給肉體。一個外表富有的人,內心通常會變得極度貧窮。一般來說──雖然並不總是這樣──外在的富足都是內在被掠奪的結果:肥胖的身體意味著瘦弱的靈魂;奢華的衣著意味著內心的赤裸;外在的光鮮意味著內心的黑暗;外在的強大意味著內心的無助。「不可作假見證」的意思是:不要以任何方式為貪愛財富而忽視自己的靈魂辯解,因為那是對天主真理的歪曲,是在天主和良心面前作假見證。「孝敬父母」的意思是:不要只給自己尊重和榮譽,因為那將是你的損失;要孝敬你的父母,你是通過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這樣你就可以以這種方式將尊榮歸於天主,因為你和你的父母都是由祂而來。「愛你的近人」的意思是:在這所實行善的小學裡,我們要學會愛我們的近人,這樣我們才能上升到愛天主的層次。愛你的近人,因為這種愛會使你遠離自愛,自愛會給你帶來滅亡。愛人如己,才能約束自己,使你貶抑自己,使你在自己眼中與他人平等。否則,財富所帶來的傲慢會左右你,使你走向滅亡。

對主耶穌的這一忠告,少年回答說:「這一切我從小就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所有這些誡命都是他從小就知道的,從梅瑟法律的外在意義上,他已經遵守了這些誡命。富少年又一次自欺。他以為基督沒有對他說什麼新的東西,只是重複了舊的教導。事實上,每一條舊誡命在基督的口中都有了新的意義、新的精神和新的生命。對於主基督通過梅瑟給予以色列人的每一條外在的誡命,主基督都會在新的創造、新的啟示中賦予其更深刻的內在含義。如果這個少年真的從內在的、基督徒的意義上履行了這些誡命,而不只是從外表上──就像法利塞人從禮節上履行這些誡命一樣──他就會在精神上從他的財富中解脫出來,他就不難遵行主當時將要擺在他面前的誡命。但他遵行誡命的方式與那個法利塞人一樣,他在祈禱時在天主面前自誇說:「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路18:12)。因此,他被束縛在與財富的不正當結合中,而且一直如此,他沒有辦法使自己擺脫財富,跟隨基督。他問主:「還缺少什麼?」他覺得自己正處在得救的門檻上。他一定是希望主會給他一些其他類似的誡命,讓他覺得很容易就能做到。主看透了他幼稚而又法律主義的膚淺,就喜愛他,正如聖史馬爾谷告訴我們的:「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谷10:21)。主為什麼喜愛這個不完美的少年?因為他法律主義的膚淺並不像法利塞人和經師那樣邪惡,而是幼稚而又善意的。然而,主不得不對他說出痛苦的真相,打破他對快速而又輕易得救的所有幻想。

「耶穌對他說:『你若願意是成全的,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少年人一聽這話,就憂悶的走了,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主最後對他說了一句新的話,一句難以履行而出人意料的話。主仔細觀察了這個少年的內心深處,對他說出了這句新的話。即使祂事先知道,祂的這句話無法讓這個少年的靈魂與塵世的財富分離,而與主結合,但祂還是說了這句話,更好說,是說給聽到這話的門徒說的,而非說給那個向祂提出請求的少年聽的。「你若願意是成全的」。這不僅是進入天國的道路,也是獲得天國權柄的方法。「去!變賣你所有的」。去吧,要表明你是財產的主人,而非它們是你的主人。實際上,是你的財產控制了你,而不是你控制了它們。迄今為止,你的財產一直在一點一點地佔據你的靈魂,把它交給魔鬼;現在,去,把它們變賣掉,分給需要的人,你要作為生命的主人而非奴隸這樣做。去,解除你的靈魂與你的財產之間危險而不正當的聯繫。去,解除與它們的聯繫。去,將你自己釋放出來。去,把你的靈魂從塵世的重負下,從物質的塵埃下,從富人享樂的腐朽中解放出來,讓它跟隨我。讓它擺脫一切事物,跟隨我。當靈魂一無所有時,它是最富有的。當靈魂只與我為伴時,它是最好的夥伴。變賣一切,分給窮人。窮人是指那些使用你的財富的人,不是為了裝飾,也不是作為負擔或主人,而是為了日用的食糧,為了生活的便利,作為僕人和幫手。你所付出的一切物質財富都將作為精神財富回報給你。看,你的靈魂太貧乏了,你的心靈和思想也是如此。當你擺脫了你不需要的財富時,無論需要什麼財富,都會降臨於你。

主為什麼建議這個富少年變賣家產分給窮人,而不是簡單地對他說:「拋下一切,不要回家,跟隨我」?難道主沒有對那個想回去埋葬父親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嗎?「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路9:60)?主沒有對這富少年說這句話有兩個原因:首先,如果他不變賣家產分給窮人,那麼,要麼他的鄰居會去偷他被遺棄的土地,要麼他的某個親戚會繼承他的財產,然後他就會陷入和少年一樣的境地,成為財富的奴隸。這樣,盜賊或親戚就會因為同樣的財產而失落靈魂。其次,主讓他去變賣自己所有的財產並把它們分施給窮人,是想喚起這個少年對同胞的愛,喚起他對親近之人的憐憫之心,使他從給予和行善中感受到屬靈的喜樂和甘飴。為了讓這個年輕人有這樣的願望,主立刻預言了永恆的賞報,在天上的永恆祝福,在那裡沒有蟲蛀,沒有鏽蝕,也沒有盜賊偷竊。你將得到的利益比你所放棄的利益要大得多。若你在今天或明天死去,你所有的世俗財產對你有什麼用呢?它們會毀了你的今生,也會毀了你的來世。你在天上所擁有的財寶會一直等待著你,直到你離開這個世界──這將是很快的事──它們不會被奪走,而是會存留到萬世。主通過預言天上的寶藏來安慰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明顯損失,最後呼叫少年「來跟隨我」!當你撇下一切,就用兩條腿和兩隻眼睛來跟隨我。你不能一條腿跟隨我,另一條腿卻追隨你的財富;你也不能一隻眼睛看著我,另一隻眼睛卻看著你的財富。你們不能侍奉兩個主人。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少年認真地聽著,明白了所要求於他的,他深感憂悶,「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所以他離去了,他的兩條腿和兩隻眼睛都朝向他那災難性的財富。他非常富有。這就是說,他與他的財富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被束縛、被奴役、軟弱無力,無法抵禦他生長於其中的雜草。他就像落在荊棘中的種子一樣,雖然發了芽,卻被荊棘窒息了,結不出果實。他的巨額財富是他靈魂內的種子周圍的荊棘叢。家主想拔除他靈魂周圍的荊棘,讓它向光明敞開,自由生長;但他做不到;他的邪惡習性阻止了他,就像淹死在滿載貨物的船上的人一樣。主向他伸出了無所不能的手,要救他,帶他上船,但他卻著迷於自己裝在船上的東西。就這樣,富少年離開了生命之船的船長基督,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很快就淹死了,他和他的船都喪亡了。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主耶穌的話沒有一句話是徒勞地投到這個世界的土地上的。如果主耶穌的話沒有被那些直接聽到的人所利用,也會被那些間接聽到的人所利用。在這個例子中,基督的話是直接對富少年說的,也是間接對門徒說的。這少年無法利用主的話,但門徒卻可以。因此,在這少年離開後,主轉向門徒,談論富人進天國有多麼困難。主並沒有說這是不可能的,而是說這非常非常困難。聖經中的例子清楚地表明,富人進天國並非不可能。亞巴郎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但他的信德使他與天主的關係比與他的所有財富的關係更緊密,甚至比與他的獨生子的關係更緊密。雖然亞巴郎被自己的財富所包圍,論到自己,卻說:「我只是塵埃灰土。」(創18:27)義人約伯也確實非常富有,但他的富有並不妨礙他在天主面前謙卑,順從天主,他受光榮時如何順從天主,在痛苦和屈辱時也如何順從天主。達味的曾祖父波阿次也很富有,但他卻以仁慈取悅天主。阿黎瑪特雅的若瑟也很富有,但他的富有並不妨礙他對主耶穌的奉獻,也不妨礙他對主的遺體的無限關懷,他把為自己準備的新墳墓給了主。在教會的歷史上,還有許多為天主所喜悅的人是富有的,但他們已經得救,繼承了天主的國,他們的心不被世俗的財富所束縛,而是與基督同在,視一切世俗的財富為塵土和灰燼。

財富本身並不是邪惡的,因為天主所創造的任何東西本身都不是邪惡的,但將人束縛在財富、土地和財產上卻是邪惡的;財富所賦予並喚起的破壞性情慾,諸如:姦淫、貪饕、酗酒、吝嗇、自誇、自我讚美、虛榮、驕傲、輕蔑、詆毀窮人、忘記天主等等,無窮無盡,都是邪惡的。很少有人有力量抵制財富的誘惑,掌控自己的財富,而不成為財富的僕人和奴隸的。

最重要的是,富人守齋很難,而不守齋就無法馴服肉體,也無法謙卑,無法做真正的祈禱。因此,主說富人難進天主的國。但祂這樣說,並不是說窮人容易進天國。貧窮和富裕一樣,也有其誘惑。富人得救靠的是他的大善行和在天主前的謙卑,窮人得救靠的則是他對天主的大忍耐、堅耐和對天主的無盡希望。一個吝嗇而又驕傲的富人不會得救,一個抱怨自己的命運並對天主的幫助絕望的窮人也不會得救。世上的富貴和貧窮並非偶然,而是天主上智的安排。天主轉眼間就能讓所有人財富均等,但這純屬愚蠢之舉。在這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將變得完全獨立。那麼誰會得救呢?怎麼會有人得救呢?因為人是通過相互依賴而得救的。富人依靠窮人,窮人依靠富人;博學的人依靠無知的人,無知的人依靠博學的人;健康的人依靠生病的人,生病的人依靠健康的人。物質上的犧牲獲得屬靈的回報。有學問的人做出的屬靈犧牲,無知者會用物質貨幣來償還。健康的人提供的物質服務,生病的人會用屬靈貨幣來償還,反之亦然:生病的人的屬靈服務(讓人想起天主和審判),會用健康人的物質服務來償還。

一切都交織在一起,就像一塊色彩斑斕的地毯。一個單一色調的世界會蒙蔽所有的眼睛。如果沒有窮人,富人如何通過慈善和謙卑拯救自己的靈魂,或因冷酷無情和驕傲而失落靈魂?如果沒有富人,窮人如何通過忍耐和堅忍拯救自己的靈魂,或因抱怨、偷竊和強奪而失落靈魂?如果世界上沒有無知的人,有學問的人如何通過同情無知的人並為他們工作來拯救自己的靈魂,或者因傲慢地蔑視無知的人而失落靈魂?如果世界上沒有有學問的人,無知的人如何通過對有學問的人的順從和溫順來拯救自己的靈魂,或者因對有學問的人的不順從、嫉妒和野蠻而失落自己的靈魂?如果沒有病人,健康的人如何通過對病人的善意關懷、同情和祈禱來拯救自己的靈魂,或者因厭惡病人、對病人漠不關心、誇耀自己的健康而失落靈魂?或者說,如果沒有健康的人,病人如何通過對健康人的順從和感激來拯救自己的靈魂,或者因對健康人的仇恨和嫉妒來失落自己的靈魂?

主賜予世人,賜予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面前沒有兩條路的:救恩之路和滅亡之路。人的自由就在於此。富裕可以拯救人,也可以毀滅人;貧窮可以拯救人,也可以毀滅人。學習與無知、疾病與健康也是如此。一切都取決於人的選擇。基督前來,是為促使人們理解,而不是強迫他們。因此,基督沒有命令這個少年「進入生命」,而是「如果你願意進入生命,就該……」,也沒有命令他也沒有命令他:「你要成全」,而是「你若願意是成全的……」你若願意──天主就是這樣對具有自由和理性的存在說話的。天主希望所有人都走上正確的道路,希望所有人都能得救,但這意味著通往滅亡的道路也向人敞開。

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我再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駱駝」一詞不僅指動物,也指停泊在港口的船隻為防止隨風轉向而使用的粗纜繩。在這種情況下,主似乎想到了這種粗纜繩。用最粗的纜繩穿過針孔,要比富人進入天主的國容易得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完全是不可能的──儘管非常非常困難。這話是主所說的,祂深知人性的弱點,深知人的靈魂是多麼容易被財富所束縛,被牢牢地固定在塵世中。

「門徒們聽了,就非常驚異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門徒們已經做到了這個富少年所做不到的,為什麼他們會驚奇不已呢?他們已經撇下了一切,跟隨了基督。睿智的金口聖若望對此作了最精彩的解釋:門徒們不是為自己而害怕,而是為別人而害怕,因為他們當中有許多富人。出於對同胞的愛,門徒們對基督可怕的話語感到驚訝。祂派他們到世上來拯救人。如果富人幾乎不可能進入天國,他們怎麼能拯救世界上如此眾多的富人呢?這種對人的關懷壓迫著他們的靈魂,在它的影響下,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樣,誰還能得救呢?」好像他們比基督更仁慈!好像他們對人的愛比熱愛世人的基督還多!

「耶穌注視他們說:『為人這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主耶穌不只注視著他們的臉,也不只注視著他們的眼睛,而是注視著他們的內心深處,在那裡看到了無知和恐懼。他們還不知道天主的大能,因此懼怕天主的事。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在天主看來卻是可能的。什麼是人所不能的呢?換句話說,沒有天主的幫助,人又能做什麼善呢?什麼善也不能做。沒有天主的幫助,窮人和富人都無法得救。主說:「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死於自己而活於基督的保祿宗徒,確證了基督的這些話,說:「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3)聖神的恩寵能夠溫暖最富有之人的心,使其擺脫財富的束縛和對塵世的依戀,提升到救贖的道路上。「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我們的天主是全能的。祂大能的話語創造了世界,祂大能的手托起了穹蒼。全能者確實能夠拯救所有尋求救恩的人。無論我們在世上是什麼身份,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地位,無論我們身處什麼環境,全能者都能夠拯救我們。祂不僅有能力,而且希望拯救我們。我們的天主是全能的、仁慈的:讓我們趕緊與他相遇,因為他召叫我們,等待我們。當祂看到我們將臉轉向祂時,祂會與祂所有的聖天使一起歡欣鼓舞。讓我們轉向祂,急速奔向我們真正的家園,去見我們全能仁慈的天主。讓我們在死神敲門說「太晚了」之前趕緊行動。願讚美和榮耀歸於我們的天主,全能仁慈的天主,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父、及子、及聖神,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


返回「《週年福音講道集》總目